《大鱼海棠》的世界观以“鲲”为核心意象,构建了一个由人类世界与灵魂世界交织而成的奇幻宇宙。其核心思想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世界观的基本架构
平行世界设定
电影以“大海”为界,划分出人类世界与“其他人”世界。人类世界拥有正常天空与海洋,而“其他人”世界则是海洋底部的镜像世界,其天空与人类世界海底相连。例如,片中的海天之门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海底神灵族通过成年礼将少年转化为海豚,完成对人类世界的“巡游”使命。
灵魂与生命的轮回
所有生命最初都是以“大鱼”的形态存在,横跨人类世界与海洋世界。死亡后,灵魂会回归大海,完成轮回。好人灵魂化为小鱼在如升楼(北极)生活,坏人则堕入地下粪池变为耗鼠。这种设定暗示了生命的本质是流动与循环,且与道德行为相关。
二、核心主题与隐喻
爱与勇气
剧中通过椿、湫等角色展现了跨越种族与世界的爱。椿为救鲲而逆天行事,湫则与椿共同面对命运挑战,体现了勇气与牺牲精神。
自然与人文的平衡
电影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海底世界遵循“水火不相容”的法则,而人类世界则通过技术(如船夫三手的魔法)试图突破这种限制,隐喻现代社会对自然的干预与反思。
三、世界观的文化底蕴
神话元素的融合
影片中融入了《庄子》《山海经》等古典神话人物(如祝融、共工)与道教思想(如灵婆鼠婆的轮回体系),形成独特的世界观。
时空与宿命的交织
通过“七天轮回”与“百年寿命”的设定,电影暗示了人类对时间流逝的焦虑与对宿命的抗争。
四、争议与解读空间
部分观众认为,电影可能借“鲲”隐喻中华文化中的“道”,而“其他人”则象征未被发掘的潜在力量。这种解读为影片增添了哲学深度。
综上,《大鱼海棠》通过奇幻叙事,探讨了生命、爱与自然的关系,其世界观既包含东方神话色彩,又蕴含对现代社会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