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唐代)- 杜甫 原文
```
粽飘五香,香臊拂衣裳。
戏赛双溪鬬,轻舟独自凭。
高秋菊花发,白露梧桐凉。
已报东篱菊,先期北牖霜。
```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端午佳节中的民俗活动和秋天的景观,表现出作家的愁思。前四句写了人们包粽子、闻香味、划龙舟的欢乐场面;后四句则反映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悲叹。其中,“已报东篱菊,先期北牖霜”这句话,将时节之变和物候之变巧妙地结合起来,寄托了诗人感伤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情怀。
译文:
```
粽子散发着五彩的香气,香气扑鼻,拂过衣裳。
在双溪边嬉戏竞赛,轻舟独自漂浮。
高秋时节菊花绽放,白露滋润梧桐树。
已知东篱下的菊花开放,预示着北窗下的霜雪即将到来。
```
《端午》(唐代)- 文秀 原文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赏析: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译文:
```
端午节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自古以来都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可笑楚江浩渺无边,却无法洗刷屈原的冤屈。
```
《竞渡诗》(唐代)- 卢肇 原文
```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
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译文:
```
在石溪长久地居住,思念端午节。
在馆驿楼前观看龙舟竞赛的开始。
鼓声响起,雷声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船只冲波突出,人们齐声呐喊,跃浪争先,鸟儿退飞。
人们说龙舟像龙,但却不信,最终果然夺得锦标归来。
```
这些古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和景象,还通过诗人的情感抒发,反映了他们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以及忠诚与冤屈的深刻思考。希望这些赏析和译文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的端午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