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月亮的古诗,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中秋月夜的壮阔描绘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简洁语言表达中秋月引发的思乡之情。
2. 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展现中秋月与边塞的壮阔融合。
3.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以夸张手法表现月夜的澄澈与清凉。
二、中秋月的哲理思考
1.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通过景物描写引发对人生情感的共鸣。
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中秋月为媒介探讨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3. 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境遇结合。
三、中秋月的孤寂与思念
1.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通过明月表达漂泊无依的孤独感。
2. 王昌龄《出塞》: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虽未直接写中秋月,但“月黑”意象常与边塞思念结合。
3.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中秋月下的自然景致烘托隐士心境。
四、中秋月的动态美感
1.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将明月视为情感释放的载体。
2.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虽未直接写月,但“春风不度玉门关”隐含对中秋月圆满的向往。
注:部分诗句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虽未明确标注中秋,但常被用于中秋赏月场景,故一并收录。建议结合具体意境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