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ī huī ér jiù,指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完成书写、绘画等创作活动。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核心动作:以挥动笔触完成创作,强调速度之快。
应用场景:多用于书法、绘画、写作等艺术领域,如“挥毫泼墨”“一挥而就”。
二、结构解析
“挥”:本义为挥动笔触,引申为迅速完成动作。
“就”:表示完成、成功,强调动作的迅速与流畅。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完成)。
反义词: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锻炼)、锲而不舍(形容坚持不懈)。
四、出处与用法示例
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宋代孙觌的《鸿庆居士文集》,原指召公草拟六制(古代典章制度),后形容文思敏捷。
例句
- 他书法造诣深厚,现场挥就了一幅山水画。
- 邯郸淳年仅十三岁便能文不加点,立石墓侧,时人称奇。
- 东坡(苏轼)一挥而就《赤壁赋》,传诵千古。
五、补充说明
“挥就”多作谓语或定语,含褒义,常与“文思敏捷”“笔法娴熟”等评价连用。在文学创作中,该成语可突出创作者的才华与效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