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原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解析
辩证看待困难:诗的前两句讽刺了人们遇到一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的心理,真正的困难往往在看似平缓的路段。后两句则通过“万山”“一山”的意象,说明困难是连续的、循环的,需要不断克服才能前行。
二、《题西林壁》——苏轼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解析
主客观关系: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呈现出不同面貌,象征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只有跳出局部,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观察,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三、《观书有感·其一》——朱熹
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解析
知识更新:以“源头活水”比喻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持续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和清晰。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哲理解析
历史与新生:通过“沉舟”“病树”与“千帆”“万木”的对比,表达旧事物消亡与新事物崛起的辩证关系,激励人们以积极态度面对变迁。
总结:这些诗通过自然意象和人生体验,揭示了认识世界、处理问题的深刻哲理。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强调顺应规律,《题西林壁》倡导全面视角,《观书有感》突出实践重要性,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则蕴含历史循环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