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顿号的用法和顺口溜?

59

顿号(、)是中文标点符号之一,主要用于分隔同类的并列成分。以下是顿号的主要用法和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

并列词语之间:

用于直接列举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词语之间。例如:“我喜欢吃苹果、香蕉和葡萄。”

引号内的内容:

顿号用在并列引号内,分隔引文内的各个部分。例如:“他引用了‘努力、坚持、创新’这三个词。”

电话号码:

在电话号码中,每个数字之间用顿号分隔。例如:“他的电话号码是123-456-7890。”

测量单位:

同一单位的数值之间。例如:“这本书的长度为20厘米,宽度15厘米。”

书名、篇名等:

书名、篇名、人名、地名等并列时,每个部分之间用顿号分隔。例如:“《红楼梦》《西游记》均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序次语之后:

顿号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例如:“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表示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各项间的停顿:

用顿号,不用逗号。例如:“一、二、三。”

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

大的并列成分间用逗号,小的并列成分间用顿号。例如:“他家有苹果、梨、香蕉等水果,鸡腿、猪头脸、牛排等肉类。”

顺口溜

顿号用于并列,三词以上需间隔。

引号内部分隔,电话号码数字间。

同一单位数值间,书名篇名并列时。

序次语后要停顿,顺序关系用顿号。

希望这些规则和顺口溜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顿号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