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于怀”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心存牵挂或不满,难以释怀或忘怀。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字面解析 - “耿耿”:形容心事重重、难以入眠的状态,常与“不寐”(失眠)连用。
- “于怀”:指事情留在心里,难以放下。
引申含义
- 可用于描述对未解决事务的纠结,或对他人行为的持续关注与不满,甚至影响情绪状态。
二、使用场景
负面情绪表达: 如因误会或冲突未释怀,常说“这件事我耿耿于怀”。 劝解建议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牵肠挂肚、念念不忘、铭心镂骨。
反义词:若无其事、不追既往、置若罔闻。
四、示例
正面语境:
“老师提醒我们,过去的错误已过去,不要耿耿于怀。”(劝解他人释怀)。
负面语境:
“他一直耿耿于怀上次被同学误解的事,影响了学习。”(描述持续纠结状态)。
五、注意事项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对人际关系的纠葛或未完成事项的焦虑,属于中性偏贬的表达。
用于自身时需注意情绪表达,避免过度沉溺负面情绪。
综上,“耿耿于怀”通过典故《诗经》衍生而来,现多用于形容难以释怀的心事,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情感色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