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心如荠”和“甘之如饴”是两个相似的成语,均以“甘”字表达甘愿承受苦难的意境,但具体含义和出处有所不同:
一、甘心如荠
基本含义 指内心觉得像荠菜一样甜美,常用于形容在苦难或不如意的情况下,因心安理得而产生的坦然接受态度。
出处
出自《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原指荼菜虽苦,但与内心的痛苦相比仍觉甘甜,后引申为对理想或信念的执着坚守。
反义词
悔之无及。
二、甘之如饴
基本含义
形容感到像糖浆一样甜,比喻心甘情愿地从事艰苦工作或承受痛苦,强调主动承受并乐在其中的态度。
出处
- 成语来源: - 《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注:“荼菜虽苦,甘如饴也。”(此处“荼”与“甘心如荠”中的“荼”为同一种植物) - 宋代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以吃鼎镬汤羹甘如饴糖比喻对正义事业的执着) - 近义词
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核心差异:
“甘心如荠”侧重于因内心坦然而产生的甜感,强调心理状态;“甘之如饴”则侧重主动承受苦难的积极态度,强调行为选择。- 共同点:
两者均以“荠菜”或“糖浆”比喻苦难的甘甜,且均出自《诗经》,文化内涵紧密相关。
四、使用示例
甘心如荠:
“即使身患重病,他仍甘心如荠,坚守科研岗位。”
甘之如饴:
“张曜被罚背书,却甘之如饴,以幽默化解尴尬。”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两个成语虽字面相近,但侧重点不同,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