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意识与责任
明确安全责任 强调“三道大关”:
- 采购关:
严格把控食材准入,落实索票索证制度,确保食材新鲜安全;
- 加工关:规范操作流程,防止交叉污染,佩戴工作服帽,病患人员禁止进入操作间;
- 储存关:分类存放食材,保持运输车辆清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质量。
增强风险意识
提醒关注食品季节性病菌滋生,自觉抵制“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不购买无生产许可证的食材。
二、操作规范与行为准则
采购与运输规范
- 供应商需提供合格证明、产地证明,运输车辆每日消毒并记录;
- 食材入库前严格查验,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处理。
加工与储存要求
- 采用清洁专用工具,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
- 熟食与生食分开存放,冷藏食品需定期检查温度。
个人卫生与防护
- 工作期间穿戴工作服帽,勤洗手消毒,佩戴口罩(必要时);
- 营养师需持证上岗,患有传染病者禁止参与食品加工。
三、应急管理与隐患排查
完善应急预案
各村、单位需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确保信息及时上报;
-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急处置能力。
隐患排查与整改
- 工作前检查设备设施是否正常,重点关注锅炉房、储藏室等区域;
- 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如门窗未关、工具摆放混乱等。
四、健康饮食与自我保护
培养健康习惯
- 不食用流动摊点小吃,选择证照齐全的餐馆就餐;
- 养成规律进餐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主动监督与举报
- 发现“三无”食品或卫生问题,立即向工商部门举报;
- 鼓励师生相互监督,形成共同维护校园食品安全的氛围。
五、总结与展望
食品安全是校园健康的核心,需从源头到终端全程把控。希望全体师生以高度责任感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共同守护“舌尖安全”。未来将继续加强培训与监督,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为师生提供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