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古语,其核心道理是 术业有专攻,强调在专业领域应向内行请教,才能获得真知。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面含义与背景
字面解释
该句直译为:耕种之事应询问农奴,纺织之事应询问婢女。古代社会分工明确,农民因长期从事耕种积累了丰富经验,织工则对织布工艺了如指掌。
出处
出自《隋书·柳彧传》,原文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强调各行业从业者因长期实践形成的专业优势。
二、核心道理
尊重专业性
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不同行业从业者因专业训练和实践积累,对各自领域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农民能提供耕种季节管理、土壤改良等实用建议,织工则能解答织布工艺、面料选择等专业问题。
反对盲目崇拜权威
该句隐含对“班门弄斧”行为的批评,即不要在非专业领域轻率判断或模仿。杜处士因不理解农夫对牛的观察角度,误评戴嵩《牛》画,正是对权威盲目迷信的反面教材。
三、现实意义
职业发展建议
在现代社会,这一道理依然适用。无论是科研、医疗还是其他领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战经验都是提升能力的关键。例如,医学问题应咨询医生,法律纠纷需请教律师,而非仅依赖书本理论。
学习方法启示
它倡导“因事求人”的学习态度,鼓励通过实践、观察和交流获取知识。如学习编程可向资深开发者请教,掌握设计技能则需向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学习。
四、相关辨析
部分资料提到该句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实为误传。正确出处应为《隋书》,且原文通过杜处士的笑话,进一步阐释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