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扫描仪的测量原理主要基于光学、激光和结构光等技术,通过捕捉物体表面反射或投射的光线信息来重建三维模型。以下是具体原理及分类:
一、主要技术原理
激光扫描(LiDAR) 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时间计算距离,结合多角度测量生成点云数据,适用于大型物体(如建筑、机械部件)的高精度测量。
结构光扫描
投射特定编码的光纹(如条纹、网格)到物体表面,通过分析光纹变形(如相位变化)计算三维坐标,适合中小尺寸物体及高精度场景。
接触式扫描
机械臂或关节臂末端探头与物体表面接触,通过模拟量测量获取坐标信息,精度高但灵活性较低,常用于大型、复杂形状的精密测量。
非接触式扫描(如摄影测量)
使用多角度相机拍摄物体,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特征点并匹配,可测量可移动或翻转的物体。
二、典型应用场景
工业制造: 激光扫描用于逆向工程、质量检测;结构光用于精密零部件加工。 文化遗产保护
医疗领域:接触式扫描辅助手术规划,非接触式扫描用于口腔或复杂解剖结构建模。
三、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 技术类型 | 优势 | 局限性 |
|----------------|-------------------------------|---------------------------------|
| 激光扫描 | 高精度、快速扫描大型物体| 需环境光照、对反射面要求高 |
| 结构光扫描 | 精度高、可实时反馈| 对物体表面纹理敏感,复杂场景易失真 |
| 接触式扫描 | 精度最高、稳定性强 | 操作复杂、灵活性差 |
| 非接触式扫描 | 物体可移动、多视角测量 | 依赖环境光照、精度较低 |
四、总结
三维扫描仪通过多种技术实现三维建模,需根据物体特性和精度需求选择合适方法。激光扫描和结构光因精度高、适用场景广,成为工业领域的主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