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什么叫资本性支出?

59

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或政府为获取或改善长期资产而进行的支出,其核心特征和要点如下:

一、定义与核心要素

长期性

支出需为企业带来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经济利益,例如购置设备、土地等,其效益可延续多年。

资产形成

用于构建或改善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如房屋、设备)、无形资产(如专利)或递延资产。

分摊原则

不是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或费用,而是先计入资产类科目(如固定资产),再通过折旧或摊销分摊至各会计期间。

二、与收益性支出的区别

收益性支出:

如原材料采购、员工工资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与特定资产无关。

资本性支出:通过资产的使用寿命分期影响利润,体现为资产价值的逐步消耗。

三、会计处理方式

初始确认

支出发生时计入相关资产科目(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同时确认累计折旧/摊销科目。

后续计量

通过折旧(针对固定资产)或摊销(针对无形资产)将成本分摊至各期费用。

四、典型例子

企业案例:

购买生产设备,设备原值100万元,预计使用5年,采用直线折旧法,每年需计提20万元折旧。

政府案例: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用于购置土地和建设设备,形成长期资产并分期投入公共服务。

五、核算要求

需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

通过以上要点,可清晰理解资本性支出在会计核算中的定位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