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通过一次行动或努力完成原本需要分期或分步完成的任务。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毕”指完成,“一役”指一次行动,整体指用一次努力达成多个目标。
引申含义
该成语可形容做事效率高、策略性强,但也可因急于求成而适得其反。
二、出处与背景
典故来源: 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原指晋国军队在战斗中一举歼灭鲁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现代应用
三、用法与示例
褒义用法 - 用于形容成功完成复杂任务,如:
> 通过技术创新,公司毕其功于一役,成为行业标杆。
贬义用法
- 多用于批评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冒进,如:
> 项目规划缺乏统筹,结果毕其功于一役,导致资源浪费。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大功告成、一举而就。 反义词
五、使用注意事项
该成语需结合语境判断感情色彩,既可褒扬高效执行,也可批评急功近利。
在复杂任务中,宜采用分步策略,避免因“毕其功于一役”而引发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成语,需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