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体鳞伤”和“体无完肤”都是汉语成语,均形容“全身受伤”的状态,但使用范围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核心含义与区别
遍体鳞伤 - 本义:
指人或动物全身布满伤痕,如“被棍棒打得遍体鳞伤”。 - 引申义: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非常厉害(如“他的观点被驳得体无完肤”)。
体无完肤 - 本义:
形容全身皮肤没有一块完好的,如“战乱使城市体无完肤”。 - 引申义:比喻论点被彻底驳倒,或文章、计划等被严重修改(如“方案被批改得体无完肤”)。
二、使用要点
“遍体鳞伤”:侧重身体受物理伤害,常与“殴打”“打击”等动作搭配。
“体无完肤”:侧重抽象层面的“伤害”,如“批评”“逻辑漏洞”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遍体鳞伤:伤痕累累、皮开肉绽;
体无完肤:伤痕累累、支离破碎。- 反义词:
遍体鳞伤:完好无损、完好无缺;
体无完肤:完美无缺、无懈可击。
四、出处示例
遍体鳞伤:
“经过数日的围攻,敌军虽败退,但阵型遍体鳞伤,士气崩溃。”
体无完肤:
“他的理论在会上被学者们批驳得体无完肤,不得不重新修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两个成语虽字面相似,但分别从身体与抽象层面表达“全面受损”的状态,需结合语境准确使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