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良禽择木而栖

59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是一句流传千古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优秀的鸟儿会选择适合自己栖息的树木,有才能的臣子会选择贤明的君主效力。

比喻意义

该句常被用来比喻优秀人才应选择能发挥自身才能、提供发展平台的环境,或君主应选拔贤能臣子共同治理国家。

二、出处与背景

典故来源

该句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原文为孔文子向孔子请教军事时所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孔子以此比喻贤臣应选择明主,而非君主选择臣子。

历史典故

- 《三国演义》改编:

李肃劝说吕布“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暗指吕布应选择明主而非助纣为虐的董卓。 - 诸葛亮契合性:诸葛亮未在乱世早期出山,后遇刘备三顾茅庐,才加盟,成为“良禽择木”的典型。

三、相关辨析

成语演变:原典故出自《左传》,后《三国演义》将其改编为“良禽择木而栖”,但核心寓意未变。- 适用场景:既可用于形容个人择业,也可用于评价政治生态,如君主选拔贤臣或组织任用人才。

四、类似表达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易招致嫉妒或灾难。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强调不能仅凭表面判断能力或出身。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句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人事匹配的重要性,既包含个人发展观,也蕴含社会治理理念,是中华文化中关于“择业”与“从政”的经典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