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前马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是一个成语,形容面对艰险或困难时,毫无畏惧、全力以赴的态度。具体解析如下:
一、成语拆解
“赴汤蹈火”的含义 字面: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踏)火(烈火),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荀子·议兵》中以“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形容自不量力的行为
“在所不辞”的含义 字面:
决不推辞(多用于冒险或困难情境)
出处:《三国志·魏书·刘表传》中刘表言“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表示对命令的绝对服从
二、整体含义
核心:以“赴汤蹈火”的勇气直面困难,以“在所不辞”的态度坚决执行,形容极度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引申:常用于形容为正义、理想或重要任务不惜牺牲个人安危的情境
三、使用示例
革命年代:烈士们“鞍前马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
现代语境:科研工作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攻克技术难题
四、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两肋插刀、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缩不前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坚定的语气,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极端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与担当,是汉语中表达牺牲精神与责任感的经典范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