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恸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bēi tòng,指因极度悲伤而痛哭或表达的悲伤情绪。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定义
悲恸强调因重大事件或损失引发的极端悲伤,常伴随痛哭。
情感强度
悲痛(bēi tòng)侧重内心痛苦,悲恸则更突出外在表现(如痛哭)。
二、词语出处
古典文献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至吾父子兄弟,并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隶,是以悲恸,肝心圮裂。”(诸葛亮因家族受恩于晋朝,悲痛至肝胆破裂)
现代文学
《红楼梦》第六七回:“尤三姐自尽后,尤老娘合二姐儿、贾珍等,俱不胜悲恸。”(表现家族成员因悲剧集体悲痛)
三、用法与示例
谓语/定语
- 例句:听到噩耗,他悲恸欲绝
- 例句:她悲恸着回忆逝去的亲人
状语/补语
- 例句:悲恸地流下眼泪
- 例句:悲恸至肝心圮裂
四、与近义词的区别
| 情感范畴 | 悲痛 | 悲恸 |
|----------|------|------|
| 表现形式 | 内心痛苦 | 外在痛哭 |
| 强度 | 温和 | 极端 |
五、补充说明
“恸”字单独使用时也指极度悲伤(如“恸哭”“悲恸欲绝”),但“悲恸”更强调因特定事件引发的集体或强烈个人情感爆发。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