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时光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虚度光阴、白白浪费时间,常带有对人生流逝的惆怅与遗憾。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虚度光阴 蹉跎的核心含义是时间被无效利用,比喻做事拖沓、缺乏进取心,导致时间白白流逝。例如:“蹉跎岁月”指虚度年华,常与“岁月蹉跎”“蹉跎时光”等搭配使用。
含失意情绪
该词还隐含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悔恨,常表达对过去未竟之事的追忆。如《明日歌》中“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即体现了这种情感。
二、常见搭配
蹉跎岁月:泛指虚度的时间,如“青春蹉跎”。
蹉跎时光:强调时间流逝中的无所作为,如“光阴蹉跎”。
蹉跎年华:特指年轻时期虚度光阴,如“蹉跎青春”。
三、出处与演变
文学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明》:“靡室靡人,不知其期。朝既盈矣,昼日则退。言私其豵,献豜于公。蹉跎王事,而无补朝。”原指王事延误,后引申为时间浪费。
现代引申
随着语言发展,其含义扩展为对人生意义的反思,如阮籍《咏怀》诗中“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四、情感色彩
贬义/中性: 多用于批评懒散、不作为的态度,如“他一生蹉跎,无所建树”。 中性偏褒
五、使用示例
警句:“蹉跎了岁月,当及时当勉。”(提醒珍惜时间)
反面案例:“他少年时蹉跎混日子,中年方悔当初不努力。”(批评虚度光阴)
综上,蹉跎时光不仅是时间管理的警示,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常激励人们把握当下、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