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以《聊斋志异》闻名。其坚持不懈的故事可概括为以下要点:
屡次落第与坚持
蒲松龄自19岁中秀才后,连续20年(约1681-1702年)参加科举考试,均告失败。期间曾向黄昆圃等学者求助未果,生活清贫且爱妻陈淑卿去世后境况更差,但始终未放弃科举梦想。
激励与自我激励
面对困境,他以“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为座右铭,刻于铜尺以自警。这种精神支撑他边教书边备考,通过向民众采风、记录民间故事等方式积累素材。
文学成就
终于在71岁(1702年)援例为贡生后,他全身心投入《聊斋志异》的创作。该书通过狐仙鬼怪故事批判社会黑暗,被誉为“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之巅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评价
郭沫若、老舍等文学巨匠均对《聊斋》给予高度评价,称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展现了蒲松龄超越时代的文学造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