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间的班级公约,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行为规范
安全第一 - 课间不在楼梯、走廊、过道逗留或奔跑,上下楼梯靠右慢行,不推拉。
- 行至拐弯处小心慢行,避免碰撞。
- 不携带危险性玩具(如扳手、推手等)进入校园。
文明礼仪
- 使用文明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主动为老师让步。
- 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破坏公物。
秩序维护
- 集队时快速、安静、整齐,配合指挥,10秒内完成集合。
- 放学排队离校,不推挤,不随意离开校园。
二、卫生与习惯
环境整洁
- 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地面、墙面清洁,桌椅摆放整齐。
- 打扫卫生时注意安全,不爬高、不触电,完成后关闭电源和门窗。
个人卫生
- 每天刷牙两次、洗澡一次,保持衣物整洁,勤剪指甲。
三、纪律要求
时间管理
- 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晨读和课间活动迅速进入状态。
- 课间抓紧时间准备下一节课,不拖延。
行为准则
- 遵守《卫生条例》,自觉执行值日任务,接受师生监督。
- 未经允许,不擅自使用校园电源或电器设备。
四、奖惩机制
优秀班级: 连续一周无违纪行为,获“卫生流动红旗”。 个人奖励
违规处理:多次违反公约者,需写检讨书,严重者联系家长。
通过以上公约的落实,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文明习惯和集体责任感,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