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
来源:汉朝时期,匡衡家境贫寒,但他对学习非常渴望。由于没有钱买灯油,他发现邻居家的灯光可以通过墙壁的小洞照进来,于是他每天借着微弱的光线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位很有学问的人。
负荆请罪
来源:战国时期,廉颇因为觉得自己比蔺相如的功劳大,而瞧不起蔺相如,处处为难他。后来廉颇明白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便背着荆条上门请罪,两人最终成了好朋友,共同保卫赵国。
指鹿为马
来源:秦朝时期,赵高掌握了权力,他为了试探群臣是否服从他的命令,故意将一只鹿说成是骏马。群臣为了迎合赵高,都附和说这是一匹骏马,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破釜沉舟
来源:秦朝末年,项羽为了激励士兵奋勇战斗,下令把军队里的饭锅打破,渡过汉江后把船全部凿沉,只留下一座破庙作为退路。
百发百中
来源: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人,善于射箭。他能在距离柳叶百步之外射中目标,百发百中。有人劝他不要趁恰好时休止,否则会前功尽弃。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善于谋事。
百闻不如一见
来源:西汉汉宣帝时期,赵充国自告奋勇请求前去平定羌人入侵。宣帝同意并让他亲自到边境观察,赵充国根据侦察情况制订了屯兵守边的策略,最终平定了羌人的侵略。
包藏祸心
来源: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围同伍举去郑国访问,同时还要迎娶郑国贵族丰氏的女儿做夫人。郑国人清楚楚国派他来没啥好意,便让他们住在京城外。
暗渡陈仓
来源:楚汉相争时,刘邦听从韩信的计策,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迷惑对方,实际上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大捷。
草船借箭
来源:三国时期,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釜底抽薪
来源:南北朝时期,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但梁武帝没有接受魏收的劝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建议,最终侯景再次叛变。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典故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