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是 孟子的一篇著名古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孟子生活在 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诸侯互相攻伐、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目睹了人民遭受的苦难,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基于这些观察,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强调“民为贵”、“君为轻”,并在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和“仁政”,反对“霸道”和“暴政”。
孟子的政治主张不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因此他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文章通过比喻和论证,提出了“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强调了义的重要性,认为在生死抉择中,应当舍弃生命以维护正义。
孟子的性善论也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人皆有向善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困境时,坚守道义。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生动地阐述了这一观点。
综上所述,《鱼我所欲也》的写作背景是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社会动荡、诸侯纷争的时代。他基于对人民苦难的观察和对人民力量的认可,提出了民本思想,并在政治上主张“王道”和“仁政”。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论证,强调了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孟子对于道德和道义的坚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