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的后四个阶段具体阐述如下:
青年期(12-18岁)
心理危机: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发展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结果:如果成功,个体将形成积极的自我同一感;如果失败,则可能产生角色混乱和自我认同问题。
成年早期(18-25岁)
心理危机:亲密对孤独。
发展任务:在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基础上,努力获得亲密感,体验爱情和婚姻的实现,避免孤独感。
结果:如果成功,个体将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失败,则可能感到孤独和隔离。
成年中期(25-60岁)
心理危机:繁殖对停滞。
发展任务:生育、抚养下一代,并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不断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
结果:如果成功,个体将体验到成就感和对社会的贡献;如果失败,则可能感到停滞不前和人格的退化。
成年后期(60岁以上)
心理危机:完善对绝望。
发展任务:回顾和整合自己的一生,接受自己的成就和生命意义,面对死亡。
结果:如果成功,个体将获得完善感,坦然面对死亡;如果失败,则可能充满焦虑和失望。
这些阶段反映了埃里克森对人生不同阶段心理需求的细致观察和理论总结,每个阶段的心理危机和发展任务都对个体的成长和身份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