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guǒ zú bù qián,指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因畏惧困难、担心失败或顾虑重重而不敢前进的状态。
详细解析:
字面含义 “裹”指缠住,“足”指脚,“不前”即停止前进。成语本义指古代女性缠足习俗导致行动不便,引申为因顾虑或恐惧而停滞不前。
出处
最早见于《谏逐客书》(秦·李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原指秦国通过驱逐客卿政策阻止贤才西进,现多用于形容因保守或恐惧而拒绝进步。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停滞不前、故步自封、作茧自缚、安于现状 - 反义词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形容个人因害怕失败(如职场新人)或团队因固执己见而停滞(如项目推进缓慢)。例如:
- “面对新挑战,我们不能裹足不前,需主动探索创新路径。”
- “若长期固步自封,企业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结构与用法
该成语为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如:
- “他因经验不足而裹足不前。”(谓语)
- “公司战略僵化,导致裹足不前。”(定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裹足不前”不仅承载历史典故,更在现代语境中广泛用于批评因保守或畏惧而阻碍进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