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一种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意义的民间语言形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说明。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鞭炮两头点——想(响) 到一块了
吃鱼不吐骨头——说话带刺
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财神爷要饭——装穷
搭棚子卖绣花针——买卖不大, 架子不小
抱黄连敲门——苦到家了
冰块掉进醋缸里——寒酸
带着存折进棺材——死要钱
雕像匠不给神像扣头——知道老底
东扯葫芦西扯瓢——故意找茬儿
澎湖菜瓜——雜念—嘮嘮叨叨
便所裡彈吉他——臭彈—說得天花亂墜
煙銅管破孔——歹管—難講
火烧雞寮——肆、諺語
一枝草一點露——天無絕人之路天生我材必有用條條大路通羅馬
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临天光濑尿——衰收尾
大军坚当兵——打生打死
冷饭蒸咸鱼——假焗
神台猫屎——神憎鬼厌
屎坑蚊——恶夹臭
床下底破柴——撞板
31. 大碌木打更——乌当当
32. 盲头乌蝇——乱撞
33.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4. 马不知自己脸长,牛不知自己角弯
35. 大寒前像骨头,立春后变烂肉
36. 我和邻居的几个小朋友商量后,终于把一件难办的事办好了。爸爸见了笑着说:这真是一人不如二人计,三人合伙唱台戏啊!
37. 大火烧到额头上——迫在眉睫
38. 囫囵吞饺子——不知啥滋味
39. 爸爸性格倔强,做事说一不二;妈妈是火爆子脾气,得理不让。俩人常常舌战不止。
40. 原始森林里迷了路——分不清东西南北
41. 十月的丝瓜——满肚丝(私)
42. 地头的韭菜——去了一茬又一茬
43. 草地上的蘑菇——单根独苗
44. 谷糠蒸窝头——捏不拢;难捏合
45. 长颈鹿脖子仙鹤水獭上山——装熊(雄)
46. 石头缝里长山药——两头受夹
47. 屈死鬼进衙门——鸣冤叫屈
48. 山上的黄麋——专走老路
49. 阎王爷出天花——净是鬼点子;鬼点子多
50. 食咗甜,口吐黑:甜言蜜语,骗人上当
51. 几多个蛤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