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进”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义 - 砥砺:
本义为细腻的磨刀石,引申为磨炼、锻炼
- 砺:本义为粗糙的磨刀石,与“砥”相对
- 联合含义:通过磨砺(象征困难)使事物(如意志、能力)更加完善,引申为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并持续进步
引申意义 - 可表示个人在逆境中自我提升,如“砥砺前行”
- 也可用于形容团队或社会在挑战中共同进步,如“大开放大合作的巴中正砥砺前行”
二、用法与结构
作谓语/定语:
例如“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砥砺前行的道路”
近义词:砥砺奋进、深自砥砺、中流砥柱
反义词:望而却步、随波逐流、踌躇不前
三、出处与背景
成语来源:最早见于明代王阳明的《传习录》,原指通过磨刀石的物理磨砺类比人需经历困难才能成长
文学运用:常与“初心不改”结合使用,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强调坚守理想的同时持续奋斗
四、造句示例
个人成长:
“科研工作者需以严谨态度砥砺前行,才能攻克技术难题。”
团队协作:
“在抗击疫情中,医护人员以无畏精神砥砺前行,展现了人性光辉。”
国家发展:
“新时代中国正以砥砺前行的姿态,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五、核心精神
坚韧不拔:通过“砥砺”的反复磨砺,体现面对困难不屈的精神
持续进步:强调在动态变化中不断优化和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砥砺前行”不仅是一个描述行动过程的成语,更蕴含着在逆境中自我超越的哲学思想,常被用于激励人们在人生道路或社会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