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鲁迅以青少年时代生活为线索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10篇作品,分为童年、青年两个阶段,以下是主要篇目的梗概:
一、童年生活篇(前七篇)
《狗·猫·鼠》
记述童年时对猫的厌恶源于其捕鼠行为,同时怀念被猫捕食的隐鼠,讽刺“正人君子”的虚伪。
《阿长与〈山海经〉》
回忆保姆阿长的善良与迷信,她虽睡相不佳却赠予《山海经》,表达对底层劳动者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批判封建孝道中的荒诞元素,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揭露愚昧礼教。
《五猖会》
描写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兴奋,却因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破灭,反映封建教育对童年的束缚。
《无常》
通过乡间迎神赛会中“无常”形象,讽刺人间虚伪与不公,展现民间信仰文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回忆童年乐园百草园的趣事与私塾生活的对比,体现对自由与知识的向往。
《父亲的病》
叙述父亲患病期间庸医误治的经历,揭露封建医疗体系的腐败,表达对生命的无奈。
二、青年时期篇(后三篇)
《琐记》
记录留学日本期间对严苛学制的不满,以及与藤野先生的师徒情谊。
《范爱农》
叙述朋友范爱农的坎坷经历,反映辛亥革命前后知识分子的困境与觉醒。
《后记》
总结《朝花夕拾》创作背景与目的,强调“立人”思想,呼应全书主题。
整体特色
作品以夹叙夹议手法,既追忆美好往事,又蕴含深刻批判,展现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思想成长,被誉为现代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