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篇使用色彩描写的古诗,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王维《山居秋暝》
全篇色彩:青、白、黄、绿
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分析:诗中通过“明月”(白)、“清泉”(绿)、“竹林”(青)、“莲花”(红)等色彩,构建出清幽的山居意境。
二、王安石《泊船瓜洲》
全篇色彩:绿、白、灰
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分析:以“春风”(绿)渲染江南春意,“明月”(白)烘托思乡情愫,整体色调清新淡雅。
三、杜牧《秋夕》
全篇色彩:银、白、灰
原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分析:通过“银烛”(银)、“秋光”(白)、“夜色”(灰)的交织,营造孤寂冷清的宫女形象。
四、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全篇色彩:青、绿、蓝
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分析:以“湖水”(青)、“青山”(绿)、“天空”(蓝)为主色,展现西湖晴雨交融的动态美。
五、白居易《长恨歌》
全篇色彩:红、白、紫
原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雷,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分析:通过“粉黛”(白)、“霓裳”(紫)、“战火”(灰)等色彩,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
六、其他相关作品
张泌《南歌子·柳色遮楼暗》:以“柳色”(绿)为主,描绘江南春景。
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通过“晓色”(灰)、“红英”(红)等色彩,表现雨后清晨的清新感。
以上诗篇均通过色彩的运用增强画面感与情感表达,如王维的山水诗以青绿为主,杜牧的宫怨诗以银白为基调。若需更系统研究,可结合《四时田园杂兴》等作品进一步探讨色彩与季节、情感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