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
黑洞是一种天体,其质量极大,引力极强,连光线也无法逃逸。因此,黑洞是看不见的,我们只能通过其周围的物质和辐射来间接探测它。
黄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在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称为黄道。黄道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面,黄道与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极:
天球上与黄道角距离都是90度的两点,靠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北黄极在天龙座,与两星联线的中央。
黄道带:
天球上黄道两边各8度(共宽16度)的一条带。日、月和主要行星的运行路径都处在黄道带内。古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黄道分为十二段,称为“黄道十二宫”。
光年的概念:
光年是距离单位,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等于9.46万亿公里。
太阳的颜色:
太阳的真实颜色是白色,但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影响,我们通常看到的是黄色或与落日一样的红色。在太空中观察太阳,会发现其本色是白色。
太阳系中的高温行星:
太阳系中具有最高表面温度的行星是金星,其表面温度可达到500摄氏度以上。
度日如年的行星:
金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以相反方向旋转的行星,其公转周期为224.7地球日,自转周期为243地球日,因此金星的日比年长18个地球日。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000公里,这个距离可以放下银河系其他的7个行星。
日食和月食:
日食是月球挡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使地球上的某些地区看到太阳被完全或部分遮挡的现象。月食是地球挡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使地球上的某些地区看到月球被完全或部分遮挡的现象。
流星雨:
流星雨是由彗星或小行星在轨道上留下的碎片形成的,当地球穿过这些碎片时,会产生流星雨。例如,象限仪流星雨极大时,流量可达到120颗/时。
行星冲日:
行星冲日是行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也是观测和拍摄行星及其卫星的最佳时机。例如,土星冲日时,土星距离地球最近,观测条件最好。
季节变化: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从而引起季节变化。例如,夏至时北半球太阳处于天空中的最高点,白天最长。
这些小知识涵盖了天文和气象的多个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宇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