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这一传统佳节,以其明亮的月光和团圆的意义,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挥洒才华的源泉。他们的诗作中,不仅描绘了中秋的美景,也寄托了深深的思念和哀愁。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悲伤中秋诗句及其赏析。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的闲适情怀。诗中的“凝光悠悠寒露坠”和“天高地平千万里”等句,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月宫的想象,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归心折大刀”和“转蓬行地远”等句,展现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和无奈。而“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则通过对月宫传说的引用,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李白《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小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名句,它反映了李白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中秋之夜的孤独感。
张九龄《望月怀远》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的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为了表达思念之情的经典诗句。
王建《十五夜望月》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的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中庭的景象,通过“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词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成为了表达人生哲理的经典诗句。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色彩,展现了中秋节的多样情感。它们不仅描绘了中秋的美景,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哀愁,是中秋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