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中,有一些好词好句和读后感可以参考:
好词好句
好词
一丝不苟
奄奄一息
动人心魄
再三再四
不可限量
发蒙振聩
夸夸而谈
顶名冒姓
啼啼哭哭
不知其详
果不其然
国而忘家
愁眉苦脸
慷慨仗义
好句
眼前一笑皆知己,不是区区陌路人。
有人求名问神异,有人保身自隐居。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少年不识愁滋味,老人方知行路难。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读后感
周进的悲剧
《儒林外史》中的周进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刚出场时,他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观音庵私塾中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周进在贡院触景生情,悲愤之下撞在号板上,不省人事。这一情节让人心感酸楚,反映了封建礼教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无数人被功名利禄所困,最终失去自我。
范进的疯狂
范进一生痴迷科举,屡试不第,直到年过半百才终于中得举人,却因过度兴奋而发疯。这一情节既让人心酸又引人深思,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摧残,以及他们在追求功名过程中的种种无奈和悲哀。
社会现实的讽刺
《儒林外史》通过对周进、范进等人物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种种丑态。这些人物或为功名所困,或为金钱所迷,或为权力所惑,最终都在科举的大潮中失去了自我。吴敬梓以其犀利的笔触,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社会的不公,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不禁深思。
读书的真正意义
读完《儒林外史》,我更加明白了读书的真正意义。读书不应只是为了功名,而应该是为了求知和自我提升。书中的人物,虽然有的通过科举获得了地位和财富,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空虚的。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些好词好句和读后感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林外史》这部经典作品,也让我们深刻反思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影响和社会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