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关于仁义治国的名言如下:
国君行仁义可矣,国君不可言利,反之则“国危矣”。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王何必曰利?亦惟有仁义之道可以为名耳。以利为名,则有不利之患矣。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仁者无敌于天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些名言充分表达了孟子关于仁义治国、仁政以及君主道德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