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信的故事或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陈太丘的故事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出行,却先离开了。等到朋友到来时,他已经不在了。陈太丘的儿子认为他父亲的行为不守信用,但陈太丘解释说,他并没有违背诺言,只是提前离开了。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陈太丘约”。
《周书·武帝纪下》
其中提到“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意思是伪齐违背了信用和盟约,最终导致了灾祸。
言而无信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的话不算数,没有信用。例如,春秋时期,齐襄公忘记了自己之前的承诺,导致连称和管至父发动叛乱,最终齐襄公被杀。
轻诺寡信
轻易许下诺言但很少守信用。例如,鲁国大夫孟武伯经常不履行自己的诺言,导致鲁哀公对其失信行为进行了讽刺。
自食其言
不守信用,说了话不算数。例如,郭嘉为了效忠曹家,放弃了曹操的家族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却未能得到应有的信任。
背义负信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违背诺言、食言、背信弃义、言而无信、信口开河
这些成语都可以表示失信的行为。
杀鸡儆猴
虽然这个故事主要是关于惩罚和警示,但也间接反映了失信的后果。古代官员为了镇压民众,杀了一个无辜的百姓,以此威胁其他人不要犯法。
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主要是关于诚信和忠诚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信任的重要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个故事主要是关于坚持不懈和最终成功的,但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失信而失去更多。
墨汁未干、口血未干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刚刚签订的协定或盟约很快就被违背。
口惠而实不至
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久假不归
借东西长时间不归还。
失信于人
失去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为了博取宠妃褒姒的一笑,多次点燃召集诸侯集合的烽火,最终导致诸侯不再相信他,西周灭亡。
济阳富翁
一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承诺给渔夫100两金子,但最后只给了10两,并且态度恶劣。渔夫后来再次遇到富翁时,商人再次翻船,最终淹死。这个故事说明了失信于人的后果。
尾生抱柱
尾生与姑娘约定在长桥相会,但姑娘未至,尾生坚守承诺,最终抱柱淹死。这个故事强调了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一诺千金
秦末的季布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他的朋友在刘邦悬赏捉拿他时,不惜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
立木为信
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最终有人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赏了他五十金。
这些故事和成语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失信的危害和信用的价值。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