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利给”这一网络热梗的起源和发展,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最早起源
音乐起源 “奥利给”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成龙电影《我是谁》同名主题曲,由周华健演唱,副歌部分首次出现该词。但该词最初为影片中的科萨部落语言,与现代网络用语含义存在差异。
网络传播雏形
2004年《功夫熊猫》中“Skadoosh!”的误听或戏仿,可能为该词进入网络文化圈埋下伏笔,但这一说法存在明显争议。
二、核心发展阶段
快手平台的孵化
该词真正走红于2011年左右,随着短视频平台“GIF快手”(后更名为快手)的兴起,主播开始使用“奥利给”作为直播开场白或鼓励性语录。其中,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原GIF快手)作为主要运营方,对这一现象有重要影响。
文化符号的演变
- 最初由主播“双叶湖雷哥”频繁使用,其完整句式为“奥利给v给啊”,后简化为“奥利给”。其含义从单一的“给力”扩展为包含赞美、鼓励、震撼等多维情感的表达。
- 2019年,该词因一段恶趣味短视频走红网络,被引申为“干饭人”的代名词,进一步扩大了使用场景。
三、总结
“奥利给”作为网络流行词,其核心梗可总结为:
核心词义:
源自“给力”的谐音梗,现多用于表达赞美、鼓励或自我激励。
传播路径:
从影视作品中的科萨语言演变而来,通过快手等平台主播的广泛使用,逐渐成为网络文化符号。
衍生文化:
衍生出“奥利给v给啊”等变体,甚至成为短视频创作素材。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但作为网络流行梗的成熟形态,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发生在2011年及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