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地理图》是 传统相声作品,由“寿”字辈的门长张寿臣先生在民国时期创作。这个作品以其包含大量地名连读的大段“贯口”著称,成为后辈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之一。张寿臣先生当年编写这个段子时,是按照月份牌上的铁道线站名来写的,涵盖了老火车线路,但由于一些地名未能及时更新,存在详略失当的问题。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张善曾先生对其进行了改写。
《地理图》经过整理后,包含以下一段描述:
甲:从北京出发。
乙:从北京出发,准备旅游。
甲:出德胜门走清河、沙河、昌平县、南口、青龙桥、康庄子、怀来、沙城、保安、下花园、辛壮子、宣化、沙岭子、榆林堡、张家口、柴沟、西弯、天镇、阳高县、周士庄、大同、丰镇、平地泉、三岔口、十八台、桌子山、三道营、桃甫旗、呼和浩特、包头、穿过乌梁素海、石嘴山、进宁夏回族自治区。
乙:走松江到浙江嘉兴、绍兴、杭州、金华到江西,南丰、瑞金到福建,走连城、三明、南平、福州、泉州、金门、厦门奔汕头,广东省广州、雷州、海南岛,过了九龙、香港,到越南河内。
此外,《地理图》也被视为对口相声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即“背口”,其中“贯口”的“贯”字意味着一气呵成,一贯到底。在相声表演中,《地理图》与《报菜名》并称为“两大贯儿”。
综上所述,相声《地理图》不仅是一个经典的表演作品,也是相声演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通过大段的地名贯口展示出相声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