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典故?

59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 最早出自《左传》,后由晁错提出作为政策。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进行军事行动之前,必须先确保有充足的粮食和草料供应,以保证军队的规模和战斗力。

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出处和演变过程如下:

《左传》:

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三年》,其中提到“秦於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絳相继”,意思是秦国向晋国输送粮食,从雍城到绛城连续不断。

晁错:

西汉时期的晁错认识到汉文帝时期边塞地区粮食缺乏的问题,于是向汉文帝进言,建议以封爵免罪等奖励措施引导百姓和商人将粮食运往边塞地区。汉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从而缓解了边塞粮食不足的困境。

明朝文献:

明朝的文献《大唐秦王词话》中也提到了“自古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兵精粮足,战无不胜”,进一步强调了粮草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

曹操与袁绍:

在历史上有许多战例表明,打击对手的后勤补给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例如,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中,曹操通过袭击袁绍的粮草集结地乌巢,焚毁袁军的全部物资,导致袁军阵脚大乱,最终主力部队几乎被消灭殆尽。

综上所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军事战略的智慧,也在后来的历史中被广泛引用,成为强调准备工作重要性的经典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