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断织
孟子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母亲学习的情况,孟母非常恼火,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害怕地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孟母解释说,荒废学业就像剪断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增长学问。从此,孟子发奋学习,最终成为天下出名的大儒。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非常调皮,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先后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搬到墓地旁边,孟子学丧葬之事;第二次搬到市集旁边,孟子学买卖屠杀之事;第三次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后来,人们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孟子见到梁惠王,梁惠王抱怨自己治国无方,孟子用战争中士兵逃跑的例子,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逃跑无异,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孟子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解释说,浩然之气是最广大、最刚强的气,用正义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正气和正义感。
拔苗助长
宋国人担心禾苗不长,去拔高它,结果禾苗都枯萎了。孟子用这个故事比喻不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专心致志
孟子通过弈秋教棋的故事,说明专心致志的重要性。弈秋有两个徒弟,一个专心学棋,另一个却总是胡思乱想。结果,专心学棋的徒弟成为棋坛高手,而胡思乱想的徒弟什么也没学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要有恒心和专注力。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展示了孟子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