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别称和雅号丰富多样,既有神话传说中的意象,也包含对自然现象的诗意表达。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主要别称分类:
一、神话传说类
金乌:
源自神话中太阳内有三足乌鸦的意象,是汉族神话中太阳之灵的象征。
羲和:
战国楚辞中提到的太阳御者,后衍生出“朱羲”“羲轮”等雅称。
扶桑:
古代东方神树,象征太阳,如谢庄《月赋》中“扶光于东沼”的表述。
二、自然现象类
红日/朝阳/朝曦:
特指早晨升起的太阳,常与“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等诗句关联。
夕阳/残阳/斜阳:
描绘傍晚时分的太阳,如“夕阳西下”是常见表达。
金轮/火轮/赤轮:
比喻太阳如火球般的光辉,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三、时间特征类
春晖:
特指春天的阳光,带有温暖与生机的意象。
骄阳:
形容夏季烈日,如“骄阳似火”。
白日:
直接描述白天的太阳,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
四、其他雅称
朱曦:早晨的阳光,如“朱曦初照”。
曦和:古代神话中太阳女神的名字,衍生出“曦和殿”等文化意象。
阳景/阳辉:分别指阳光本身和光辉,如“阳景入桑榆”。
五、文学意象类
火轮:强调太阳如火轮般旋转的动态美。
金虎:与“玉兔”相对,象征太阳的刚健与活力。
九阳:特指夏季的太阳,如“九阳真火”。
这些别称和雅号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哲学思考。例如,用“扶光”为太阳取名,既呼应了“日以阳德”的哲学观,又蕴含了东方升起的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