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表结构
基本信息栏 包含学生姓名、班级、学号等基础信息。
评价维度
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主要分为以下10项:
- 学习态度(如积极性、主动性)
- 学习能力(如自主学习、问题解决)
- 行为习惯(如守纪、礼貌、自理)
- 团队合作能力(如协作意识、分享精神)
- 兴趣爱好(如特长展示、课程喜好)
- 体育运动(如参与度、锻炼习惯)
- 创新思维(如想象力、独特见解)
- 社会实践(如劳动参与、集体活动)
- 自我管理(如时间管理、情绪调节)
- 家校沟通(如家长参与度、教育支持)
评价标准
每项评价采用等级制(优/良/中/差),并配有描述性评语。
二、填写注意事项
客观公正
依据学生日常表现、行为记录及教师观察综合评定,避免主观臆断。
具体描述
在评语栏填写具体事例,如“某次小组活动中主动承担组织任务”或“独立完成数学作业”。
激励性语言
使用“进步显著”“潜力巨大”等积极词汇,关注学生努力过程而非仅结果。
家长参与
邀请家长参与评价,提供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反馈,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示例评语参考
学习态度: “小明对学习充满热情,每天主动完成作业,遇到问题积极请教,进步明显。” 行为习惯
“小红遵守课堂纪律,尊敬师长,主动捡起地面垃圾,具有环保意识。”
团队合作:
“小刚在团队项目中积极发言,协助同学解决问题,展现了良好的协作能力。”
四、填写规范要求
格式规范:使用学校统一表格,确保字迹工整、内容完整;
分项评分:部分表格需对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评分(如每天睡眠时间、作业完成率);
定期更新:建议每学期进行2-3次评价,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通过以上结构化填写,既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又能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