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缕晨光”的诗句,综合搜索结果整理如下:
"晨光熹微"
出自唐代诗人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原句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其中“晨光熹微”虽未直接出现,但常与“晨雾”“东方欲晓”等词连用,描绘清晨微光初现的景象。
"晨光初露"
杜甫《晨雨》中写道:“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表现晨光与细雨交织的清晨氛围。
"东方欲晓"
孟浩然《春晓》中的名句,原句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未直接提及晨光,但常与“日出”等意象结合使用。
"晨光破晓"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写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其中“海日生残夜”隐含晨光破晓的意象。
"晨光熹微,鸟鸣幽谷"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未直接描写晨光,但“晨兴”暗示清晨活动。
"晨光初照"
白居易《早兴》中写道:“疏帘日影才铺地,却早被金铃唤起。”生动描绘晨光初现时的生活场景。
"晨光破晓"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通过“初日”与“高林”的对比,突出晨光初现的静谧感。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角度描绘晨光,既有宏观的“旭日东升”,也有微观的“晨光熹微”,展现了晨光在不同场景下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