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鲁国自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共242年间的重要事件。以下是一些《春秋》中的名篇及其含义: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 含义:
采取一些不合乎道义的事情,而使得国家强盛,它的灭亡也一定是十分迅速的。
多行无礼,必自及也
含义: 如果一些不符合礼仪的事情做多了,一定会使其自身遭受灾祸。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含义: 写出文章的言语如果没有文采,这样文章就很难能够流传下去。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含义: 大海江河能够接纳污秽,大山深林之中也会隐藏着一些毒虫猛兽。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含义: 比喻犹豫不决,无法取得胜利。因人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含义: 因自己的力量而使他人受损,是不仁的;失去自己的盟友,是不知己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含义: 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含义: 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含义: 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含义: 人不是圣人,谁能没有过错?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最好的事情。胜不相让,败不相救
含义:
胜利时不互相谦让,失败时不互相救助。
这些名篇不仅体现了《春秋》的“微言大义”,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