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这句话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但具体表述应为"舍生取义",而"杀身成仁"是后人对"舍生取义"的补充和延伸。
"舍生取义"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通过这句话阐述了在生命与道义不可兼得时,应选择道义的道德观。
"杀身成仁"的出处
"杀身成仁"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句话由孔子所言,强调仁德至上的价值观。
两者的关系
"杀身成仁"是对"舍生取义"的具体化,前者强调为道义牺牲生命的行为,后者则更侧重这种行为的道德选择。后世文人如王世贞、陈森等在作品中进一步阐释了这一理念。
综上,"舍生取义"源自《孟子》,而"杀身成仁"则是对该理念的补充,二者共同构成儒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