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耻且格”出自《论语·为政》中的名句:“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具体解析:
原文出处 该句位于《论语·为政》篇,是孔子论述治国理念的核心观点之一。
字义解释
- 有耻: 指人有知耻之心,能够自觉反省自身行为。 - 且格
语境与意义
孔子通过对比“以德治国”与“以刑治国”提出:
- 仅靠政令和刑罚(“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只能使人民表面遵守法律,但内心缺乏羞耻感;
- 通过道德教化(“道之以德”)和礼仪规范(“齐之以礼”),人民不仅会遵守规范,还会从内心产生羞耻感,从而自觉走向正道。
相关例证
孔子用“重典”与“轻典”为例:
- 严刑峻法虽能震慑犯罪,但“民免而无耻”;
- 以礼教化则能“有耻且格”,实现真正的自律。
总结
“有耻且格”体现了孔子“仁政”思想的核心,强调通过内在道德修养实现社会秩序的自我完善,是儒家伦理与政治哲学的重要结合。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