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宋代·杨万里《新柳》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宋代·杨万里《新柳》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宋代·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唐·白居易《长恨歌》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唐·白居易《长恨歌》
蛾儿雪柳黄金缕。——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丝丝杨柳丝丝雨。——蒋捷《虞美人·梳楼》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王维《观猎》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
枝上柳绵吹又少。——苏轼《蝶恋花·春景》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这些诗句都以“柳”为主题或重要元素,涵盖了不同的情感和场景,体现了柳在文学中的丰富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