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德医风类
"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强调医生需具备仁爱、智慧与廉洁三大品质。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主张医生应心无旁骛,以慈悲为行医根本。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指出医术核心在于医者对病情的洞察与治疗意图。
二、医术理念类
"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强调诊断准确性比治疗更关键。
"辨证论治"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中医临床核心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因证施治。
"用药如用刑,误即便隔死生"
年希尧《本草类方》:比喻用药需精准,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三、养生保健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原则。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素问·上古天真论》:倡导心境平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
"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介绍简单实用的养生方法。
这些名言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精髓,既包含对医者品德的要求,也蕴含着诊疗疾病与维护健康的哲学思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