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我在古代怎么自称?

59

在古代,人们根据身份、年龄、场合等不同使用多种自称方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常用第一人称代词

核心代词

- 我:

最普遍的自称,如《论语》中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 吾:常与“身”连用,如“吾身”“予身”。

- :与“余”通用,如《史记》中屈原自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古汉语特殊用法

- 之、其:

反身代词,如《捕蛇者说》中“君将哀而生之乎?”(反问句中代指“自己”)。

- 某:不定代词,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某启,昨日蒙教”。

二、身份专用谦称

普通百姓

- 鄙人:

最常用谦称,如《史记》范雎自述“臣闻: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臣虽死,亦愿为忠臣之死力”。

- 区区、小可、不才:常见于文人自谦,如欧阳修《秋声赋》开头“欧阳子方夜读书”。

特殊身份

- 帝王:

独用“寡人”“朕”,如秦始皇“朕为始皇帝”。

- 老人:多用“老朽”“衰朽”,如《赤壁之战》曹操自述“老朽病矣”。

- 年幼者:对长者称“小弟”“小儿”,如《史记》项羽自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此亡秦之苗头也”。

三、年龄与场合补充

年长者:晚生(晚辈对长辈)。

文官:微臣、小臣(对皇帝)。

武官:末将(对上级)。

四、其他特殊用法

反身自称:如《论语》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反身代词省略)。

拟物自称:如《秋声赋》中欧阳修以“秋风萧瑟天气凉”自喻。

注意:不同语境中需注意谦敬差异,例如臣民对君主只能用“陛下”“臣”等敬称,而君主不可对臣民使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