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高中录取分数线是怎么算的?

59

高中录取最低分数线的计算涉及省级和学校两个层面的分数线设定,具体规则如下:

一、省级最低控制分数线(分批次划线)

确定投档基数

各省根据当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按1.1~1.2倍的比例确定投档基数。例如,某省计划招生1万余人,则投档基数为1.1万至1.2万人。

排序与划线

将全省考生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排到投档基数对应人数时的分数即为该省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即建档线)。只有分数高于此线的考生才有资格被普通高中录取。

二、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批次内分数线)

梯度投档机制

- 第一梯度:

按考生分数从高到低投档,录取未达计划数的考生。

- 后续梯度:若第一志愿未录满,按40分间隔(如60分、80分等)投档第二、第三梯度。

计算方式

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在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基础上,根据考生志愿和投档规则确定。例如,某校计划招生200人,在全省1.2万投档基数中按志愿录取后,该校最低录取分数即为该校的录取线。

三、注意事项

分数线的动态性:

最低控制分数线每年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动态调整,与当年高中学段录取人数直接相关。

特殊类型分数线:部分省份对省级重点特色专业、中职三二分段等设置专项分数线。

录取规则:学校在最低控制分数线内按志愿顺序录取,若出现招生计划空缺,会依次参考后续梯度分数线。

以上规则适用于普通高中录取,中考录取可能因地区政策差异存在特殊规定,建议考生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