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的设置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规则:
封面设置
封面应包含论文标题、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所属学院及专业、论文提交日期等信息。
标题应简洁明了,字体通常使用较大的字号(如宋体小二号或黑体二号)并加粗。
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院及专业信息应清晰排列,页脚应注明论文提交日期。
摘要撰写
摘要应简明扼要,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
摘要应独立于正文,即使不阅读全文也能够了解研究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提炼出的重要概念或主题,通常列出3到5个。
关键词应与研究内容密切相关,便于检索和分类。
引言
引言部分交代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阐述研究的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可以引用相关文献,说明已有研究的基础,以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
正文
正文通常包括标题页、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字体和字号:通常推荐使用Times New Roman或Arial,字号一般为12号,标题可根据层级选择不同字号。
行距:建议使用1.5倍行距或双倍行距。
页边距:通常设置为上下左右2.54厘米。
目录编制
目录应包含论文的各个章节标题、子标题以及对应的页码。
可以使用Word的“引用”选项卡中的“目录”功能自动生成目录。
图表和引用
插入图片和表格时,应加编号和题注,以便于读者查阅。
参考文献的格式应遵循相关学术规范,可以使用Word的“引用”选项卡中的“引用”功能自动生成。
其他格式要求
标题层级应分明,通常分为三级,使用不同的字体和字号以示区分。
页眉页脚应设置在距离边缘2厘米的位置,页脚为1.75厘米。
通过以上步骤和规则,可以确保论文格式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便于读者阅读和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Word的模板功能来简化格式设置过程,提高写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