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的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主要习俗和活动如下:
一、核心民俗活动
登高望远 重阳节得名“登高节”,源于古代“避灾祈福”的信仰,认为登高可驱邪避灾。唐代诗人王维、杜甫等皆有相关诗作。现代多以登山、登塔为主,部分地方结合野餐形成特色活动。
赏菊赋诗
菊花因“不畏严寒”象征长寿,重阳节常举办菊花大会或展览。古时文人以菊花入诗,如李白、杜甫等,现代则融入摄影、绘画等艺术形式。
饮菊花酒
菊花酒是重阳必备饮品,传说可延年益寿、驱灾祈福。古时用初开菊花与黍米同酿,至重阳节饮用。现代多搭配枸杞、陈皮等增强功效。
佩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被视作驱邪之物,古时佩带于臂或作香囊,现多以袋装形式存在。唐代诗人王维、万楚等均有相关诗作记载。
二、其他传统习俗
插茱萸
古人认为茱萸可驱邪治病,现多用于祭祀或制作香囊。宋代后习俗逐渐衰落,现存形式多为药用或文化装饰。
吃重阳糕
用糯米、红枣等制成,象征步步高升、生活美满。北方多以甜糕为主,南方则可能搭配咸味馅料。
晒秋与放纸鸢
- 晒秋: 山区村落保留晾晒农作物习俗,形成独特景观。 - 放纸鸢
祭祖与归宁
部分地区会举行祭天祭祖活动,表达对祖先的追思;有子嗣者可能选择归宁父母,共度节日。
三、现代延伸活动
敬老主题
2012年起,重阳节被定为老年节,多地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如老年运动会、文艺表演等。
文化体验
通过制作茱萸香囊、菊花酒,或参与传统手工艺活动,感受节日文化内涵。
以上活动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可根据地域特色选择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