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登高:
这是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象征着避邪和祈求好运。在古代,登高可以让人远离灾难,而在现代,很多家庭会选择在这一天爬山、远足,享受秋日的美景。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赏菊:
重阳节时,菊花盛开,因此赏菊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长寿,许多人会在重阳节时用菊花酒敬老。
饮菊花酒: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后人效之,故有重阳赏菊的习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
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茱萸可以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晒秋:
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
放纸鸢:
这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祭祀海神、祭祖:
重阳节也是祭祀海神和祭祖的日子。
辞青: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辞青的风俗,即告别青色,迎接秋季。
享宴祈寿:
重阳节还有享宴祈寿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聚餐庆祝,祈求长寿。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尊重,也反映了重阳节作为敬老节日的文化内涵。